朝聞通,2023年12月21日上海——12月8日,AI創業公司愛漫閣舉辦發布會,推出國内首款專業動漫圖文模型與AI漫畫工具,服務專業領域的創作者。
這是國内首款通過海量專業動漫漫畫數據訓練而成的AIGC大圖文模型,其數據集規模超過500萬。基于該圖文模型研發的AI漫畫創作工具1.0,擁有多種實用功能,可将漫畫創作者從繁重工作中解脫出來,更專注于靈感與故事。
對于整個動漫行業而言,這或許是一場大變革的分水嶺。翻山之後,風景将全然不同。
愛漫閣此時的發布,暗合新的浪潮。
從年初大模型的集中爆發,到年尾實用AI工具的出現。AI創業正進入新階段。該階段充滿生命力的AI産品,主題将是解放生産力,通過消滅機械性與重複性勞動,開創更多可能。
發布會上,愛漫閣CEO姚必正表示,愛漫閣代表了AIGC在漫畫行業落地應用的新起點,這将為無數漫畫家推開創意的大門。
小)大變革的起點
夏若水是一名從業超過15年漫畫家,據其分享,漫畫家的創作熱情,往往會在創作過程中消耗殆盡。
很多漫畫讀者不了解的是,一頁幾秒鐘看完的漫畫,創作周期要持續将近16個小時。這一過程包括分鏡、草稿、線稿、鋪色、後期等五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關于一部作品的質量、效果與風格。
而一個殘酷的事實是,真正承載作品不可替代性的靈魂部分,僅僅在于分鏡與草稿這兩步,僅占整體工作的30%。換而言之,漫畫家的靈感與熱情在工作的三分之一時間内極大釋放,而在餘下三分之二的時間裡,被枯燥重複的體力勞動,一點點消解掉。
也就是這70%的體力工作,嚴重拖慢了漫畫的生産周期,讓創作者、讀者乃至于整個漫畫市場,都牢牢陷入産能陷阱當中。
如大部分漫畫家一樣,夏若水也曾請過助理來分擔工作,但效果有限,一方面培養助理需要消耗時間及精力成本,另一方面助理的工作也不穩定,換人招人的時間,也會影響作品的進度。若是算一筆賬,請助理或許還是一個虧本的選擇。
在AI智能繪圖生成工具Midjourney誕生後,行業曾有讨論,漫畫家、設計師的門檻是否被拆掉了?
畢竟,任何一個有創意的人,都可以輸入簡單文字,得到一張任意風格的絕美圖像。
然而夏若水稱,這樣的生成工具對行業從業者幾乎幫不上忙:“我期待我生成的内容要更專業、更準确,而不是更漂亮。”
這是Midjourney等工具的局限,也是愛漫閣的機會。業内人士稱,理解這個“局限”與“機會”,要先理解動漫創作所需要的“專業性”,以及愛漫閣與大多數圖文生成大模型的不同之處。
動漫行業第一重專業性,是連續性。生成類大模型的算法機制,導緻了其生産的内容是擴散的、随機的,而一部漫畫則需要畫面内容、風格、細節的一緻性。這不僅包含人物和場景的一緻,還包括作品整體的畫風、叙事的風格、細節的處理,都需要算法進行專業的學習。
過去半年,愛漫閣對此進行針對性的疊代優化,生成圖片在人物形象、場景生成、個人風格
等方面可以做到連續統一,有效避免讀者視覺上的不協調。目前,愛漫閣已經可以生成連貫統一的多頁漫畫。
第二重專業性,是精細化。由于算法局限,市面上大多的圖文生成類大模型,接收到一段細節豐富的長文本,會智能分析重點内容,其他細節按梯度下降,“偷懶”創作。而漫畫家在設計情節時,沒有一處細節是無用設計,嚴格遵循文本,保留高精細度的細節,便是最大化保留漫畫家的創意和靈感。
愛漫閣對此也進行了專門調整,大模型會将生成圖像再次轉換成文本,與原始提示詞進行對比,确保生成圖像與原始提示詞保持一緻,保證細節精度,讓漫畫家的創意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現。
第三重專業性,是服務感。以往的AI生成圖片,往往存在顔色過雜,細節過多,光影太過豐富,當漫畫家想進行二次編輯時,反而要付出更多工作量。愛漫閣的模型和工具,預先考慮到作者二次編輯操作環節,可分層輸出線稿、鋪色稿、成稿,以及以便于創作者加入更具專業意圖的元素等内容。
可以說,愛漫閣從誕生之前,便充分考慮創作者的實際需求,緻力于将漫畫家從繁重工作中解放出來,使其更加專注于作品創意與内容創作。
對整個行業而言,這或許是一場大變革的起點。在愛漫閣圖文大模型與AI工具的助力下,創作者的創作效率預計可提高50%以上。
小)底氣與未來
大變革之下,愛漫閣自有底氣,其底氣源于其在技術、資本、認知三個層面的布局。
愛漫閣成立于2023年9月,總部位于上海,其核心技術開發人員,來自國内外頂尖科技大廠,具備獨立搭建大模型訓練底座的工程能力。
其中,愛漫閣CTO王彬曾就職于阿裡巴巴達摩院,有浙江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雙博士學位,研發負責人陳宗豪為原達摩院計算機視覺專家,愛漫閣核心研發團隊主要來自阿裡巴巴達摩院計算機視覺團隊,半數以上擁有博士學位。
在此次創業之前,2019年起,研發團隊便深耕于預訓練(大模型)領域,在頂級期刊論文發表數量和國内外專利質量與數量上,均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而愛漫閣CEO姚必正,曾在華為和平安證券任職,在投資領域深耕十年,擁有精準的行業判斷與長遠的投資眼光。
目前,愛漫閣已得到來自果麥文化的500萬元天使投資,并與果麥達成戰略合作關系,可依托果麥豐富的漫畫資源,進行模型訓練和數據集優化。此外,公司團隊成員中相當一部分人具有漫畫行業背景,擁有多年的行業積累。
通過在技術、資本與認知三個層面的布局,愛漫閣在AIGC動漫創作領域紮穩腳跟,搶占先機。
根系紮得越深,枝葉也将越發繁茂。目前,愛漫閣專業動漫圖文模型和工具,可以廣泛應用于漫畫行業的多個環節,深入行業鍊條,面向不同用戶釋放更大價值。
對專業創作者而言,他們可借助愛漫閣1.0完成大量基礎性的工作,将更多精力放在分鏡與創意上,考慮如何提升作品的内容與美學價值,獲得更大的創作空間;
對漫畫愛好者而言,愛漫閣1.0作為創作工具,可以很好的成為普通人靈感的畫筆,降低漫畫創作門檻,服務多元的内容需求;
對IP運營方而言,愛漫閣1.0可快速繪制相關場景和人設,呈現IP的完整世界觀。這無疑有助于IP運營方高效評估改編潛力,提高IP孵化效率。
據了解,果麥已成為愛漫閣的首批商業用戶之一,預計年内将陸續有通過愛漫閣創作的作品上市發行。
小)始于商業,不止于商業
2007年1月7日,舊金山,喬布斯身旁的大屏幕上,一束光照亮了黑蘋果。這場發布會上,喬幫主發布了初代iPhone,重新發明手機。而那束光究竟意味着什麼,誰也不知道。
直到一年後的7月10日,喬布斯再次亮相,為人們帶來了iPhone SDK,也就是如今的App Store,真正的變革開始發生。
發布後第三天,iPhone SDK上應用增長到800款,下載量超過1000萬次,兩個月後,這個數字變為10億次。
為紀念這一數字,蘋果在官方上寫下一行字:“Thanks a billion”。
被感謝的并非“十億”數字,而是這些應用背後的開發者、創造者,與無數選擇相信未來、願意觸碰未來的使用者們。
初代iPhone的發明,隻是推開未來大門的縫隙,基于全新技術生态而開發的垂直應用,才真正、永久地改變了世界。
如果說今年大模型的熱潮,開啟了AI的iPhone時刻,那以愛漫閣為代表的垂直行業應用模型,開始推開未來的大門。
對于未來,姚必正充滿信心。他表示,“十年前,漫畫家都是在紙張上創作;目前,漫畫家都是在畫闆上創作;今後,我認為漫畫家應該在AI工具上創作。”
可以預想,當愛漫閣更加深入行業,便将迎來更廣闊想象空間。
基于内容創作,愛漫閣可以和更多内容生産方、服務平台展開合作,打通從内容創作到産品化全鍊路,将AI技術應用到漫畫、動畫、内容制作、文化影視等内容領域,進而推動動漫産業鍊的變革。
這樣的探索,不會隻發生在漫畫創作這一個領域,而是會在各行各業持續上演,持續降低行業門檻,将生産創作的能力普惠給每一個普通人。
未來面前,人類都是孩子。愛漫閣和更多初生的AI企業,正共同拉開一場AI變革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