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聞通: 全球領先的新聞稿發佈, 傳播和監測服務提供者
搜尋
滄浪之水中發出理想之聲——評話劇《滄浪之水》

滄浪之水中發出理想之聲——評話劇《滄浪之水》

2025-10-11 14:09

  /朝聞通/話劇《滄浪之水》改編自閻真同名小說,由湖南省演藝集團出品,湖南省話劇院創排,該劇講述了恢複高考後第一屆研究生、改革開放後培養的第一代知識分子池大為,在現實夾縫中的精神掙紮與靈魂歸途。

  文學語言與舞台語彙,大刀闊斧的精準改編

  小說《滄浪之水》自2003年出版以來,重版80餘次,總銷量超百萬冊,可以說是一部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心靈史,也是一部由湖南籍作家閻真創作的具有濃郁湖湘特色的重要作品。

  中國戲劇大師焦菊隐在《焦菊隐戲劇論文集》曾說過,“小說是引起想象的藝術,而戲劇是引起感覺的藝術。”将洋洋灑灑百萬字的原著濃縮為兩個多小時的話劇,創作團隊展現出極強的取舍智慧。《滄浪之水》話劇劇本先後曆經幾十次修改、數次打磨提升,最終的呈現在尊重原著精神和舞台重構上達到了巧妙的平衡。該劇除去了原著的旁枝末節,緊扣主人公池大為在權力與良知間的兩難抉擇,對于促成他轉變的兩個關鍵節點——兒子燙傷卻求不到人幫助和是否要做告密小人,做了放大處理和内心場景的細緻刻畫,層層剖開其精神世界的動蕩與重建,人物邏輯和故事情節自然清晰順暢起來。

  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湖湘話劇的創新表達

  《滄浪之水》的舞台語言兼具湖湘文化的厚重底蘊與現代戲劇的視覺張力,在傳統與現代的交織中完成了一次深沉而靈動的藝術表達。

  人物塑造上,兩位主演老師分别将青年池大為的清高與激情、中年池大為的掙紮與困頓表現得恰如其分,演員通過富于張力的獨白與肢體語言,展現了角色内心的撕裂與重塑。申科長一角融入了戲曲唱腔和“臉譜”元素,令人印象深刻。劇中更以“象棋”為喻,通過池大為與晏之鶴的對弈走位,暗喻人生棋局中的進退與堅守。台詞設計上,機關會議中的台詞處理尤為精妙:排比式的、遞進的一連串叫好的台詞,和晏老師戛然而止的一個“好”字,形成強烈反差,生動地勾勒出官場中明哲保身的衆生相。舞美視覺上,群演佩戴面具,以誇張的肢體語言外化池大為的内心糾葛,創造出既現代又傳統的舞台語言。動感音樂穿插于轉場之間,不僅适當緩解了壓抑氛圍,更以聲景反襯人物命運的落差。

  人物對比和意象對照,現實關懷的藝術呈現

  《滄浪之水》最打動人心的,是它超越了簡單的道德審判,展現出時代碾壓下人性的複雜光譜。

  劇中人物和意象設置對照極具鏡像意味:丁小槐沒有什麼真本事,靠溜須拍馬當上了處長,池大為卻因為自己的“真誠”而屢屢遭受打擊。晏之鶴是池大為堅持本心可能走向的另一種命運,但同時,晏之鶴又是他在這混沌官場中郁郁的發洩口,隻有在與晏之鶴的交流中他才能找回自己。話劇結尾,舞台上青年和中年池大為對望,中間則是象征着權力的座椅和代表着初心的明燈。劇作并未給出簡單的道德答案,而是通過一系列人物對比和意象對照,傳遞出“窮獨達兼”的傳統士人理想在當代的困境。

  滄浪之水,清兮濯纓,濁兮濯足。《滄浪之水》通過精準的故事改編、創新的形式表達和深刻的現實關懷,成為了湖南話劇藝術的一部精品力作,該劇的成功也證明了,隻有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紮根現實、關注人性、勇于創新,傳統舞台藝術才能維持鮮活的生命力,在時代浪潮中不斷前行。

消息來源: 朝聞通新聞稿發布平臺
相關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