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聞通: 全球領先的新聞稿發佈, 傳播和監測服務提供者
搜尋
從詞典筆到掃拍學習機:阿爾法蛋K6的“生長”之路

從詞典筆到掃拍學習機:阿爾法蛋K6的“生長”之路

2025-09-02 10:24

  在教育智能硬件市場群雄逐鹿的當下,阿爾法蛋推出的“掃拍學習機K6”憑借獨特的定位引發關注。今年秋季開學,淘雲科技董事長劉慶升與總裁吳玉勝接受媒體專訪,細數這款産品從構思到落地的全過程,字裡行間滿是對孩子學習需求的細緻觀察與對教育本質的深刻理解。

  順着孩子的需求“自然生長”

  “做産品就像養孩子,得跟着他的成長一點點調整。”劉慶升這樣形容阿爾法蛋産品的疊代曆程。劉慶升這樣形容阿爾法蛋産品的疊代邏輯。最初,團隊隻是想解決一個簡單的問題:讓孩子查詞不用背20本工具書。于是,第一代詞典筆誕生了,把20本工具書的内容裝進一支筆,孩子查一個詞,能同時看到不同工具書的解釋,“當時覺得這就夠方便了”。

  但真正走進孩子的學習場景後,他們發現“不夠”。孩子學英語,認識單詞卻不懂語法;學漢字,想知道“這個字為什麼這麼寫”;做數學題,掃完題目想知道步驟解析。“就像給孩子一把鑰匙,他不僅想打開門,還想知道門後的房間怎麼布置。”劉慶升說,團隊開始給詞典筆加功能:講語法、解析漢字演變、拆解題步驟,讓它從“查工具”變成“教方法”。

  到前兩年,詞典筆銷量已是行業第一,但新的困擾又出現了。劉慶升發現,孩子們想用它做更多事時,總會被“硬件瓶頸”卡住:屏幕窄長,像早期的筆形設計,顯示一道數學題的步驟都費勁;掃描大面積内容時,得來回掃好幾次,稍不注意就漏字。“第四代D1 Pro加了攝像頭,可鏡頭太窄,拍題目還是不方便,就像用小杯子接雨水,總接不滿。”

  于是,團隊決定“把杯子做大點”。他們加寬了掃描寬度,從原來的單行長拓寬到能覆蓋整段文字;屏幕擴展到4.98寸高清視網膜屏,差不多是早期蘋果4寸手機的大小,“拿在手裡不沉,顯示内容卻多了不少”;攝像頭重新設計,拍作業、拍題目時取景更靈活。“不是為了改而改,就是想讓孩子用着順手。”吳玉勝補充道,從詞典筆到掃拍學習機,每一步都是“被孩子的需求推着走”。

  “掃拍學習機”:讓家長一看就懂,孩子一用就會

  給産品起名時,團隊前前後後想了幾十個方案。一開始想歸到詞典筆系列,畢竟是疊代升級來的;後來想叫“掃學機”“拍學機”,突出新增的拍照功能;但總覺得“不夠明白”——家長拿到手可能會問:“這到底是幹嘛的?”

  最後,他們決定回歸簡單:“掃拍學習機”。“雖然名字長點,但家長一聽就懂:能掃,能拍,是給孩子學習用的。”吳玉勝說,他們找了十幾位家長測試,大家都覺得“雖然長,但清楚”。有位家長開玩笑:“不用解釋,光看名字就知道怎麼用,這就夠了。”

  而“K6”的名字裡,藏着更多小心思。“K”是key(鑰匙),希望它能幫孩子打開知識大門;是knowledge(知識),承載學習的核心;是knife(小刀),做孩子的學習利器;也是kid(孩子),專為兒童設計,還暗合K9到K12的學習階段。“6”則源于“一台頂六台”:它既是寬屏全面屏詞典筆,又是更好的聽說寶,是便攜式學習機,是有聲閱讀器,是離線翻譯機,還是學生相機。

  “這‘六台’不是硬湊的。”吳玉勝強調,他們走訪很多家庭時發現,孩子書桌上常常堆着一堆設備:學習機、詞典筆、複讀機……“但這些設備各管一段,數據不通。孩子用詞典筆掃了生字,換聽說寶學課文時,還得重新找那一課,太麻煩了。”K6的核心是“數據貫通”:孩子掃過的生字會自動關聯到課文,學完課文的題目會自動會自動關聯到聽說寶的聽課文,他們不僅僅是六個孤立的設備,而是彼此之間有學習數據互通。

  技術突破:把“麻煩”留給自己,把“順暢”給孩子

  “高速開機”是團隊花了一年多、投入近千萬攻克的技術。劉慶升記得,以前孩子查詞時,得先等設備開機,“十幾秒的時間,孩子閱讀的思路可能就斷了”。現在,K6在關機狀态下一掃就出結果,最快快開搞定,“就像孩子渴了,遞水的速度得比他喊‘渴’還快”。

  這背後是反常規的技術設計。一般設備開機是“串行”的:先啟動芯片,再加載系統,最後運行應用;詞典筆卻是“并行”的:一個芯片核負責開機,另一個同時處理掃描、識别,兩個流程同步走。“光是調整系統加載的順序,工程師就熬了無數個通宵。”劉慶升說,他們甚至重構了linux系統的開機流程,“就為了讓孩子拿起來就能用”。(高速開機功能K6後期會上線)

  掃描功能的升級也藏着巧思。以前的詞典筆隻能掃一行,孩子掃一篇作文得掃十幾次,還容易漏字。現在K6的掃描寬度能覆蓋五六行以上文字,配合算法優化,連彩色課本、繪本上的字都能精準識别。“業内大多用灰度攝像頭,彩色底色的字容易‘看混’;我們用了彩色攝像頭,就像給設備裝了全色彩識别的眼睛。”吳玉勝解釋,為了解決寬幅掃描的“魚眼效應”(邊緣文字變形),團隊加了專門的畸變校正算法,“确保每一個字都認得準”。

  還有“所見即所得”的掃描設計。以前的詞典筆靠小視窗定位,孩子常常“憑感覺掃”,容易偏;現在K6做成全面屏,按下掃描鍵,屏幕上直接顯示要掃的區域。為了這個設計,團隊把原來的視窗去掉,改用壓杆傳感器,“看似簡單的改動,背後是上百次‘孩子會怎麼握,眼睛會怎麼看 ’的模拟測試”。

  不做“問題放大鏡”,隻做“問題解決者”

  “我們做産品,是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非制造問題打敗孩子”吳玉勝的這句話,道破了阿爾法蛋愛孩子的内核。

  團隊見過太多“反例”:有的産品宣傳“題庫有10億道題”,可孩子一輩子也做不完10億題;有的掃題直接給答案,看似省時間,卻讓孩子失去了思考機會。阿爾法蛋從一開始就堅持“掃題給步驟,不給答案”,哪怕有家長提意見也沒妥協。“就像教孩子騎車,不能直接幫他蹬,得讓他自己找平衡。”

  這種堅持體現在細節裡。比如孩子問“美字怎麼寫”,K6不會直接給筆畫,而是先列出“美麗的美”“每天的每”等同音字,讓孩子選對了再出動畫筆順。“因為孩子可能隻會發音,未必分清同音字。”吳玉勝說,團隊花了大量精力做分齡設計:一年級孩子用動畫學筆順,高中生用文字解析詞根,“什麼階段給什麼内容,才是真的幫孩子”。

  家長最煩的“二次收費”,K6也直接“砍掉”了。“買的時候多少錢,後續功能升級、内容更新全免費。”吳玉勝解釋,調研時發現太多家長被“低價買設備,高價開會員”套路,“我們不想做一錘子買賣,就想讓家長明明白白消費”。甚至新課标要求的1000多本必讀書目,團隊也買了版權内置進去,“不用孩子再花錢買,碎片時間能随時看、随時聽”。

  長期主義:像養孩子一樣做企業

  “做兒童教育産品,急不得。”這是劉慶升和吳玉勝反複強調的一句話。淘雲科技成立十年,從最初的故事機到現在的掃拍學習機,沒追過風口,隻盯着一個目标:“讓孩子開心學,讓家長少操心。”

  團隊有個鐵律:任何功能上線前,都要問兩個問題——“如果是我家孩子,我願意給她用嗎?”“我家孩子能用得順手嗎?”K6的研發團隊有近百人,光測試“掃描準确率”就用了上萬頁課本、試卷,“就怕孩子掃到一個生僻字識别不出來,影響學習心情”。

  面對行業競争,他們有自己的堅持。“别人抄我們的功能沒關系,隻要對孩子有幫助。”吳玉勝說,真正的競争力不在“誰先用上新技術”,而在“誰能把技術用得更懂孩子”。比如大模型技術,很多同行直接用來生成答案,阿爾法蛋卻給它加了“限制”:隻能調用權威知識庫的内容,不能自由發揮,“就怕AI‘胡說’誤導孩子”。

  “我們不想做網紅産品,火幾個月就消失。”劉慶升說,團隊希望K6能像一本耐讀的書,陪着孩子從小學到初中,“教育這件事,從來不是短跑,而是長跑。我們願意慢慢跑,跑紮實。”

  從詞典筆到掃拍學習機,阿爾法蛋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實。因為他們知道,手裡握着的不隻是一款設備,更是無數家長的關愛與信任,和孩子對世界的認知與好奇。

消息來源: 朝聞通新聞稿發布平臺
相關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