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聞通/房地産仍處于深度調整周期,作為房産交易重要一環的房産經紀行業也深受影響,市場波動的不确定性持續考驗着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韌性。
近日,頭部房産經紀企業我愛我家發布了三季度财報,其前三季度累計實現住房總交易金額(GTV)約1,962億元,同比增長5.2%;實現歸母淨利潤約4,232.7萬元,同比增長398.75%;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約5,424.42萬元,同比增長173.96%。在行業整體承壓的背景下,我愛我家交出了逆勢增長的成績單,實屬難得。
透過業績數據,觀察我愛我家近幾年的發展,其并未大規模地擴張而是進一步地聚焦核心城市業務精耕細作。從公開信息來看,我愛我家似乎是将更多的精力和資源放在“内功”的修煉上——不斷加大數字化的建設、經紀人的培養、服務水平的提升等方面的投入,這一精耕細作的策略在其核心的資管業務(相寓)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規模和效率雙優,夯實業績底盤
作為我愛我家核心業務,相寓三季度業務繼續保持穩定增長趨勢:截至三季度末,相寓業務在管房源達到約33萬套,相對于年初增加約2.7萬套;結合半年報數據,相寓平均出房天數為8.8天,較2024年同期縮短0.7天;出租率穩定在95.2%的行業高位。盡管受新産品“相寓優選”采用“淨額法”核算影響,2025年半年度該業務收入同比下降17.41%,但若調整回該部分收益,毛利率達14.05%,同比提升2.22個百分點,盈利能力持續增強。
更關鍵的是,相寓與經紀業務形成的協同效應,租賃客戶可轉化為潛在購房群體,房産交易客戶的租賃需求得到精準滿足。這種“租售聯動”模式不僅降低了獲客成本,構建了可持續的業務增長閉環。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二手經紀業務相寓受政策波動影響更小、經營穩定性更高,也為公司業績的穩定性提供了保障。
深耕數字化與服務升級,築牢穩健發展根基
相寓在行業波動周期中依然能有規模效率雙優的表現,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其二十餘年堅持“穩健經營”理念,即便在資本集中進軍房屋資管行業階段,相寓也未參與盲目跟風擴張,而是聚焦管理标準、産品結構、租後服務等業務鍊條優化,以數字化能力建設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
在數字化建設方面,相寓依托廣泛的房源數據庫,提供 VR 看房、智能定價等科技服務,并為房源配備智慧設備;獨立開發運營的資産管理系統(AMS),實現全國房源管理、财務管理、服務流程的标準化與線上化,既提升運營效率、保障服務品質一緻性,更有效降低業務擴張邊際成本。
在用戶體驗優化上,相寓以數字化手段破解租房痛點,針對雙人通勤租房需求,運用大數據路徑規劃算法,結合自身房源豐富、類型多樣的優勢,在行業内率先推出“雙人通勤租房”工具,大幅縮短租房決策周期,提升用戶滿意度與效率。
此外,相寓與京東物流達成合作,借助京東配送網絡覆蓋廣、速度快的優勢,實現家具、家電等生活必需品快速配送與安裝,縮短用戶等待時間,提升入住便捷性;維修服務端,依托與京東服務 + 構建的社區網格交付圈及智能化派單系統,精細化節約維修人員在途時間,提升服務效率,為租客提供專業、高效的居住保障。
搶抓高質量發展機遇,鞏固頭部引領地位
根據益普索咨詢公司數據,預計國内住宅租賃市場規模在2030年将突破3萬億元,年均複合增速有望保持在5%~10%的區間。
政策層面,國家将“推動房地産高質量發展”系統性地融入“保障和改善民生”框架,将其作為紮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這意味着房地産行業正從規模擴張轉向聚焦提升品質與内涵的新發展階段。對企業而言,競争賽道正從規模、速度和價格,轉向産品力、科技力和服務力的綜合比拼。而這些,正是相寓多年來穩健發展始終堅守的方向,與國家政策導向形成高度契合。
市場需求端的變化同樣印證了這一趨勢。我愛我家研究院數據顯示,2025年三季度北京35~45 歲租客占比近三年持續攀升,反映出居民居住理念轉變與居住品質需求提升。
無論是政策導向下的行業高質量發展趨勢,還是消費者日益多元化的住房需求,中國居住服務行業正在經曆深刻的結構性變革。市場集中度持續提高,頭部企業的競争優勢不斷擴大。這一趨勢主要受三大因素驅動:監管趨嚴提高行業準入門檻,不規範的小中介逐漸退出;消費者對專業服務需求增加,品牌企業市場份額自然提升;數字化投入的規模效應,使大企業在技術應用上更具優勢。
相寓作為國内最早提供房屋資産管理服務的先行者,曆經行業起伏而保持穩健發展,得益于其精耕細作、專注服務的發展理念。在行業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相寓展現出的運營效率、服務品質,不僅是其穿越當前周期的關鍵,更是把握未來機遇的堅實基礎。
随着行業競争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提升,相寓長期積累的精細化運營能力和成熟的服務體系與數字化優勢,正轉化為越來越明顯的競争優勢,為其在我愛我家整體業務格局中發揮更重要的戰略作用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