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聞通: 全球領先的新聞稿發佈, 傳播和監測服務提供者
搜尋
瑞幸式創新力,正在驅動中國咖啡的“大航海時代”

瑞幸式創新力,正在驅動中國咖啡的“大航海時代”

2025-10-11 13:40

  /朝聞通/生椰拿鐵、冰吸生椰拿鐵、橙C美式……終于被蓋上了“瑞幸首創”的章,瑞幸生椰拿鐵也被認證2024年在同類飲品中“全球銷量第一”。近期,瑞幸咖啡獲得獨立第三方機構一系列“首創認證”,引發行業關注,讓以往習慣于相互“借鑒”的飲品賽道,終于有了名正言順的“專利歸屬”。

  咖啡,這一全球流行數百年的飲品,之前幾乎固化成意式濃縮、美式、拿鐵幾樣經典範式。直到碰到創新迸發的中國,自瑞幸開始,終于被玩出了花樣,發展出新的支線,并以超級大單品推動了關聯上下遊産業的發展。

  如果這是一場消費領域的競争,那麼,中國咖啡用創新的口味、便捷的模式,實現了某種程度的彎道超車。瑞幸引領了中國現制咖啡的創新,而中國則引領了全世界的咖啡創新。

  日漸龐大且充滿活力的市場,也讓全球咖啡業界不得不重視中國。2024年,咖啡界權威賽事ICT國際咖啡品鑒大賽首次登陸中國内地。2025年,“咖啡生豆大賽的奧林匹克” CoE(即Cup of Excellence“卓越杯”)首次進入中國雲南,瑞幸成為戰略合作夥伴。

  所以,憑什麼是瑞幸?如果一次創新靠運氣,那麼幾乎每年都會有的爆品、新品靠的又是什麼?最重要的是,在中國企業緊鑼密鼓出海的當下,“瑞幸創新力”以及催生的中國咖啡文化,能逆襲到海外嗎?

  01生椰拿鐵,改變了中國咖啡業的走向

  瑞幸産品的原創性突破,始于生椰拿鐵。

  2021年4月,瑞幸鬼斧神工地推出了生椰拿鐵。首次采用植物基椰漿,沒有牛奶。生椰乳+咖啡液的組合,讓當時很多人覺得“大膽”,超出意料之外。但如今回看又覺得在情理之中,畢竟椰汁相關産品在國内一直很受歡迎,中國消費者早已習慣,因此這一組合也被稱為“中式”拿鐵。

  當時的難點在于,瑞幸需要通過技術把“生椰”的香味鎖住,使其和咖啡充分融合,以及測驗不同厚薄程度、不同用量椰漿産生的口味效果。據說,瑞幸和合作夥伴曆經一年餘時間研究改進,采用冷壓榨生椰漿,避免常規高溫處理導緻的香氣和營養損失,最終打造出新鮮天然、層次豐富、清爽不膩的獨特口感。

  生椰拿鐵上市後全網爆紅,經常被搶到斷貨,被網友戲稱為“瑞幸斷貨王”。當年6月30日,在瑞幸僅有5200家門店的情況下,生椰系列産品單月銷量就超過1000萬杯。

  不論是不是咖啡原教旨主義者,都得承認,生椰拿鐵之于咖啡行業的開創性。以至于有媒體調侃,21世紀中國飲品界有兩大發明,一個是台灣省的珍珠奶茶,另一個就是生椰拿鐵。從同質化到個性化,從拿來主義到本土化創新,生椰拿鐵改變了中國咖啡産業和咖啡消費的走向。甚至可以說,它開啟了中國特色的“咖啡主義”。

  此後全國模仿,網紅變經典,生椰拿鐵成了咖啡館的标配,瑞幸的原料、配方、口味也成了定義該品類的黃金标準。至今年3月,瑞幸生椰拿鐵四年累計售出13億杯,到9月份,累計銷量又超過17億杯。這款經典産品始終保持了強勁勢能。市場強需求,加上飲品行業圍繞“生椰”展開的一系列微創新,一度導緻椰子價格上漲。有數據顯示,2021 年,海南椰子的收購價隻有2 元一顆;到了 2022 年,同樣品質的椰子,可以賣到6.5元。瑞幸催生的還有技術更先進的椰漿B端企業。這就是一個超級大單品帶來的産業紅利。

  到了2022年,瑞幸咖啡用同樣的套路開辟了“果咖”,推出橙C美式。将清爽甘甜的橙汁和醇苦的咖啡液——兩種反差強烈的原料混合,帶給很多人全新的咖啡體驗。對一部分人來說,橙C美式的确沒有像生椰拿鐵那麼好入口。但這款産品喜歡的人卻是很喜歡,逐漸積累了越來越多的擁趸。到今年二季度,橙C美式累計銷量突破3.5億杯。此後柚C美式、檸C美式等一系列“0脂、真果汁、低負擔”的産品均是這一思路的延續。

  生椰拿鐵和橙C美式,兩個最早期的首創新品案例,凸顯了瑞幸作為行業新興咖啡品牌的創新活力和前衛大膽的突破性,也奠定了瑞幸作為中國咖啡行業發展、咖啡消費趨勢引領者的角色。

  02瑞幸創新方法論:數字化機制和供應鍊基石

  2020年,瑞幸推出77款新品。2021年,這一數字上升到113款,2022年則推出了140款新品,2023年102款,2024年119款。期間誕生過厚乳拿鐵、絲絨拿鐵、醬香拿鐵、生酪拿鐵、椰雲拿鐵、小黃油拿鐵、馬斯卡彭芝士拿鐵、輕輕茉莉·輕乳茶等一大批超級爆款。

  爆款數量的背後,瑞幸顯然已經不是靠運氣。與之一起壯大的還有瑞幸的研發團隊,以及他們逐漸形成的創新方法論:“産品數字化”研發機制——瑞幸想要把“創新活力”常态化,找到洞察用戶消費趨勢的密碼。用瑞幸咖啡高級副總裁、産品線負責人周偉明的話就是,“我們不相信碰巧,更相信數據。”

  據悉,瑞幸研發團隊會将各種原料和口味數字化,量化追蹤飲品的流行趨勢。比如,他們不用“香”、“甜”這樣的文字來表述風味,而全部改成具體指代的數字。在後期研發時,産品開發人員通過對數據的把控得出無數種産品組合,最終再通過原料進行實際風味測試。這也是為何瑞幸能快速推出新品的原因。

  同時,每年百款以上的新品反饋,又能幫助瑞幸進一步校準對市場與口味的把握,豐富其數據庫,以此探索更多爆款。基于數字化研發爆款的邏輯,瑞幸每一款新品的孵化都要曆經5大數字化流程部門,包括産品研究、規劃、研發、優化及體驗等。通過每個環節的科學分析和緊跟市場動态的快速反應、數據積累,瑞幸得以保證新品的成功率。

  所以,我們經常看到,瑞幸上線一個新品,動辄幾十甚至上百次的配方更改,南北多個城市的上千名消費者測評,甚至某兩年測試了6000多款原料,整體産品從實驗到上市通過比率1.2%,等等,已經是常态。

  事實上,如此數字化的創新模式和口味驗證,完全改變了以往咖啡館、咖啡師靠玄之又玄的故事吸引消費者的産品套路。瑞幸,試圖取得大多數人的口味公約數。

  除了數字化創新機制,近幾年,瑞幸還在瘋狂加大更後端的供應鍊建設。供應鍊,是支撐柔性創新、和新品規模化的基礎設施。今年6月,瑞幸第五座工廠在廈門動工,這座中國單體最大咖啡烘焙工廠,未來将與昆山、屏南、青島基地形成年産能15.5萬噸的咖啡烘焙網絡,再次升級瑞幸的供應鍊效率。

  此外,針對核心原料,瑞幸還進行了上遊原産地的鎖定。在巴西、埃塞俄比亞建立阿拉比卡咖啡豆原産地,在印度尼西亞建立瑞幸專屬生椰島,在廣西橫州建立茉莉花專屬産區,保證高品質原料的規模化供應。就在9月初,瑞幸還首次推出“就喝原産地節”,通過阿克蘇蘋果拿鐵、輕咖檸檬茶、琯溪蜜柚拿鐵等與更多原料産地建立聯系。

  其中,印尼專屬生椰島的建立,将瑞幸生椰拿鐵的品質控制延伸到椰子種植源頭,在“首創”之外,為瑞幸生椰拿鐵貼上了“原産地級”的品質标簽。這使得其他品牌無論如何跟随、模仿,都隻能向瑞幸看齊。

  從某種角度講,瑞幸的創新力還得益于中國的地大物博和基建優勢:從茶葉到水果,種類繁多的中國國家地理标志産品,和超級高效的供應鍊能力、物流優勢,互聯網、大數據和Ai技術的賦能。舉個簡單的例子,就可以看到瑞幸對這些基礎設施的融合應用:在已經足夠方便的手機點單環節,瑞幸還引入了DeepSeek和豆包大模型,上線Ai智能體,僅僅為了讓用戶動動嘴就能點單,還能個性化推薦。

  這就類似未來學家凱文·凱利所說的“湧現”理論,各種創新因素的耦合,“湧現”更加意想不到的“創新結果”。所以,誕生于中國,瑞幸的創新力不是偶然,既是瑞幸自身探索的結果,也是中國“熱帶雨林”式創新生态在咖啡行業的生動展現。

  03瑞幸創新力,驅動中國咖啡的“大航海時代”

  創新意識、創新機制和創新生态都有了,堅實的供應鍊基礎也具備,更值得探讨的是,瑞幸咖啡在中國和國際市場上未來的想象力是什麼?

  首先,在中國市場,一個對所有咖啡品牌緻命的吸引力,莫過于探索“無限可能性”。

  此前,瑞幸咖啡高級副總裁周偉明很好诠釋了這個問題。瑞幸為什麼這麼努力地做新品研發?周偉明認為,這與瑞幸對于中國人消費咖啡的願景息息相關。在他看來,歐美的咖啡文化已經形成,飲用不含奶的黑咖啡是主流。然而中國的咖啡消費偏好,還遠遠沒有定論,隻有靠不斷研發新品,才能探索出中國消費者咖啡品味的邊界。

  如果參考麥當勞、肯德基等洋快餐在中國的本土化進程,此前中國咖啡行業的發展無疑是緩慢的。咖啡文化、咖啡品類和口味的定義權,掌握在“天然”喝咖啡的西方人手中,脫離那些刻闆的“定義”和标準,就會被嘲諷為不倫不類,這抑制了咖啡的“擴圈”。

  很多人可能忘了,瑞幸剛起步的時候,即便咖啡豆種類、品質,産品類型和海外品牌一緻,依然被很多人調侃為“刷鍋水”。那時候,中産階級的“洋品牌情結”還在。

  但時移世易,中國咖啡的創新,随後就和中國年輕一代的天然自信“恰逢”在一起,共振在一起。加上近幾年,消費市場也從供給驅動轉變為需求驅動,年輕人愛喝什麼,才能決定咖啡品牌的創新方向。越來越多消費者回歸“産品”本身,追求高品質,但不會為品牌光環和過高溢價買單。市場的變化與瑞幸的創新互為因果,瑞幸的品質、格調促成了中國咖啡自信,創新活力甚至倒逼海外品牌改變僵化的菜單。

  中國咖啡品牌迎來了最好的時代。未來可預見的将是逐年提升的人均咖啡杯量,以及咖啡從一線到二三線城市乃至鄉鎮的蔓延。對此,瑞幸咖啡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郭謹一曾表示:“中國每人每年平均隻喝10杯咖啡,而很多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消費量能達到100-200杯。中國咖啡業進入了快車道,我們完全有機會可以看到未來10年的增長。”

  其次,至于海外市場,人們關心的是,中國咖啡能否像其他中國科技産品一樣,完成對咖啡大國的逆襲?

  今年我們看到瑞幸有了新的動作。根據第二季度财報,瑞幸國際市場門店總數達到 89 家,除了新加坡、馬來西亞,上半年還有兩家門店在美國紐約試營業——這一進軍北美的動作,引發海外媒體廣泛關注。《紐約時報》報道稱,帶着生椰拿鐵、絲絨拿鐵等創意飲品,和高效的手機點單系統、遊戲化的應用程序、令人上瘾的優惠券、未來零售模式,“瑞幸的到來是一種令人不安的挑戰。”

  瑞幸在财報中未透露任何銷量數據,甚至謙虛地表态,瑞幸當前海外拓展仍處在早期探索階段,因此戰略上将穩紮穩打。但套用第一位登上月球的美國宇航員名言,瑞幸的一小步,卻是中國咖啡的一大步。25年前,美國品牌告訴中國人什麼叫咖啡;25年後,中國品牌要為美國咖啡文化注入“新活力”。

  “跟别的店不一樣,很酷,也很時尚”,“我從來沒試過菠蘿冰萃,意料之外的好喝”,一些美國年輕人的反饋側面反映出,瑞幸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值得嘗試的、新鮮的咖啡産品和服務體驗,就連店門口的藍色鹿頭都是罕見的咖啡品牌配色,尤其在充滿老舊氣息的咖啡館中間。

  如同新能源汽車,随着萬噸巨輪,迎來了空前的中國品牌大航海時代。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中國特色的創新咖啡文化、數字化的消費模式,也可以跨越大西洋、太平洋,逆襲到所謂“咖啡文化”的源頭,讓大洋彼岸的年輕人産生奇妙的共鳴。

  誰也不敢說,中國的生椰拿鐵,不會像意大利的Espresso、卡布奇諾,美國的美式咖啡一樣,成為咖啡拼圖中的重要一塊。

  生椰拿鐵的傳奇,還沒結束。而下一步,也許瑞幸的研發團隊已經在琢磨,美國有什麼神奇的水果,可以裝進中國的咖啡杯裡?

消息來源: 朝聞通新聞稿發布平臺
相關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