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聞通/在城市更新的時代背景下,老舊小區改造不僅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更是提升城市品質的關鍵舉措。中建新疆建工承建的哈密市伊州區西河街道中山北路的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以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完善城市功能為使命,堅持“安全築基、科技賦能、黨建引領”三大核心策略,深度融合老舊住宅區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設與公共配套設施完善。項目總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其中改造區域18萬平方米,新建區域4萬平方米,共覆蓋40棟居民樓、1780戶家庭,緻力于打造西北地區城市更新的标杆與典範。
一、築牢民生“安全網”
項目将安全置于首位,構建覆蓋全周期、全場景的安全防護體系,實現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預防”的轉變。施工前,通過可視化方式公示改造效果圖,設置标準化隔音圍擋和降噪屏,将施工噪音控制在55分貝以下,最大限度減少對居民的幹擾。
針對老舊小區管線複雜、人口密集的特點,項目定期開展機械傷害、觸電、火災等應急演練,累計完成12場演練,參與超300人次,并針對極端天氣制定專項施工方案,确保安全管理無死角。通過“行為安全之星”評選機制,激勵全員安全意識,實現施工全過程“零事故、零傷亡”,獲評哈密市“建築施工安全生産标準化示範工地”。項目還注重人文關懷,夏季每日供應防暑飲品,累計發放防暑藥品2000餘盒,開展中暑預防培訓,築牢安全生産“溫暖防線”。
二、助推高效履約
項目以商務與物資協同管理為雙輪驅動,确保高效履約。商務管理方面,積極争取專項資金支持,建立合同精細化管理、成本動态管控及供應商全流程監管體系,通過優化成本方案節約資金,并嚴格審核20餘家供應商資質,保障項目資金使用合規高效。物資管理方面,構建數字化調度體系,實時監控鋁模、爬架、鋼筋、水泥等關鍵建材,提升材料周轉效率30%,降低浪費。面對征遷延誤、施工幹擾及極端天氣等挑戰,項目推動新建保障房提前15天封頂,彰顯了民生工程的“加速度”。
三、現代化建造提質增效
項目積極推廣“四新技術”,以科技創新提升建造品質與效率。綠色建材方面,采用複合外保溫現澆模闆和結構性保溫一體化技術,提升建築節能率40%,杜絕保溫層脫落隐患;全面應用疊合闆體系,施工效率提升50%,抗裂性能提高60%,平整度誤差控制在±2mm以内。智能建造方面,推行鋁模+爬架一體化施工體系,節約材料成本60%,縮短工期20%,減少建築垃圾80%;引入智慧工地管理系統,實時監測環境數據,優化人員與設備調度,減少工序等待時間300餘小時,實現質量可追溯、可核查。項目通過“精确策劃、精細施工、精準驗收”的“三精”質量管控模式,确保工程質量,榮獲2項省級QC成果、1項國家級QC成果、2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并獲評“中國建築土木建設有限公司工人先鋒号”。
四、紅色引擎聚力攻堅
項目黨支部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推動黨建與生産深度融合。與中國建科設計院哈密指揮部開展黨建聯建,圍繞設計優化、技術改進等議題破解難題15項。組建“青年突擊隊”,開展夜間巡查80餘次、技術培訓20場,助力項目履約。通過設立“黨員責任區”“黨員示範崗”,黨員帶頭優化施工方案,協調居民矛盾,推動主體結構提前封頂,累計收到居民感謝信10餘封,實現“黨建引領強履約、民生工程暖人心”。
五、打造可持續宜居樣闆
項目将持續深化安全、科技與黨建三大核心,推動精裝修、配套設施建設與社區治理完善。計劃引入智能門禁、停車管理等智慧社區系統,建設社區活動中心、養老服務站等便民設施,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并聯合社區建立後期運維機制,确保改造成果長效惠及居民。
未來,項目團隊将持續秉承“精益建造”的理念,在後續建設中進一步深化安全、科技與黨建的融合創新,繼續響應國家城市更新行動号召,堅持以科技為驅動、以民生為導向,為城市打造更加宜居、綠色、和諧的現代化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