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聞通: 全球領先的新聞稿發佈, 傳播和監測服務提供者
搜尋
國寶橋米2025豐收節:數字賦能農耕,溯“甜”之旅共享豐收喜悅

國寶橋米2025豐收節:數字賦能農耕,溯“甜”之旅共享豐收喜悅

2025-09-22 17:30

  /朝聞通/稻浪翻滾,金黃遍野。在湖北京山石龍鎮的國寶橋米種植基地,收割機轟鳴作響,于稻田中高效作業,勾勒出一幅現代農耕的豐收畫卷。市場消費者、當地農戶、直播達人及媒體代表齊聚田間,共同見證國寶橋米2025豐收節的盛大啟幕,緻敬傳統農耕文化,分享豐收喜悅。

  溯“甜”之旅:探尋“山泉水育好米”的自然密碼

  本次豐收節特别策劃了溯“甜”體驗路線,邀請粉絲探訪國寶橋米的活水源頭——京山石龍水庫。京山地處大洪山南麓,丘陵起伏,泉眼遍布,水質清澈豐沛,賦予京山橋米“軟糯适中、溫潤如玉、自然回甘”的獨特品質。石龍水庫不僅是當地重要的飲用水源,也是稻田灌溉的核心水源之一。參與者漫步水庫周邊,感受群山環抱、水流清緩的自然環境,深切體會“好水育好米”的生态邏輯。

  京山橋米生長周期中約80%時間需依水而生,其香甜奧秘正是源于天然山泉水。在生态農場體驗環節,大家品嘗了用新米烹煮的米飯與粥品,直觀感受其飽滿軟糯的口感。“以前總覺得米飯是餐桌配角,但國寶橋米确實不一樣,空口吃都香甜,家裡挑食的孩子也吃了滿滿一碗。”來自武漢的市民彭先生稱贊道。

  田間農事體驗區,大人孩子紛紛手持鐮刀,在農戶指導下躬身割稻、體驗打谷脫殼,親身感受傳統農耕的艱辛與樂趣。“孩子第一次見到水稻,還好奇為什麼稻米是黃色的。親手參與收割後,她對‘粒粒皆辛苦’有了更深的體會。”市民李先生看着兒子在田間的笑臉,感慨這次體驗意義非凡。稻田走秀、豐收尋寶、應季水果采摘、驚喜套圈等活動,也讓此次豐收溯“甜”之旅形成豐富、趣味十足。

  數字賦能:沉浸式直播打破時空界限,助力産銷融合

  本次豐收節深度融合數字化傳播理念,以“線下+線上、消費+體驗”一體化運營思維,系統化開展數字營銷活動,活動當天通過多平台同步直播,打破地域限制,讓萬千網友“雲參與”豐收盛況,并設置“沉浸式稻田體驗”“溯源探秘”“橋米品鑒”和“優惠驚喜”四大核心闆塊,持續引流和互動。

  直播間裡,國寶橋米副總經理李健化身“首席推介官”生動講解京山橋米的曆史文化與品質特點,專業主播則現場演示新米烹饪技巧,展示稻田走秀、尋寶、手動收割等趣味活動,吸引大量線上用戶互動圍觀,成功将傳統農耕場景轉化為具有傳播力的數字内容。

  直播不僅強化了品牌曝光與用戶信任,還直接帶動産品銷售。直播間推出多款新米上市優惠,将線上關注轉化為實際銷量,新米預售訂單環比增長50%。讓豐收成果惠及更多消費者與生産者。

  科技興農:數字化農田守護“苦盡甘來”的豐收哲學

  國寶橋米總經理韓志剛在豐收慶典上表示:“在所有文化中,‘甜’象征着美好、幸福與慰藉。中國人曆來秉持‘苦盡甘來’的生活哲學,而豐收節,正是對這份勤勞與堅持的禮贊,也是對美好生活最真切的回應。”這一理念的背後,是國寶橋米多年來以科技賦能農業、以智慧守護收成的紮實努力。

  近年來,國寶橋米全面推進高标準數字化農田建設,逐步構建起“天—空—地”一體化的智慧農業管理系統。引入土壤傳感器、衛星遙感、蟲情測報燈、無人機播種等科技手段,全面提升農業效率與産品品質,讓農戶收成更穩定,讓消費者的餐桌更安心。

  “我們不隻是追求産量,更追求可控、可信、可持續的農産品品質,”國寶現代農業公司總經理吳銘表示,“我們正逐步建立起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體系,消費者掃碼即可了解手中大米的生長環境、灌溉水源、施肥記錄甚至采收時間。”

  這一系列科技手段的落地,不僅顯著提升了農業運營效率、降低了人力依賴,也使農産品品質更加穩定可控,真正讓農民的收成更有保障,讓“豐收的甜”既潤澤消費者的餐桌,也回饋到每一位辛勤付出的生産者。未來,國寶橋米将繼續深化數字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推動傳統農耕文化與現代智慧系統有機融合,讓更多人感受到科技興農所帶來的安心、健康與美好。

消息來源: 朝聞通新聞稿發布平臺
相關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