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2 日,科技媒體 Windows Latest 發布博文稱,谷歌正在 Windows 11 系統上對 Chrome 浏覽器的一項實驗性功能進行測試,該功能名為 “無痕模式下阻止腳本”(Script blocking in Incognito),旨在進一步提升用戶在無痕模式下的隐私安全,有效遏制跨站追蹤行為。
根據多份官方文件顯示,當前 Chrome 無痕模式雖能隐藏用戶的浏覽曆史,但無法完全杜絕網站收集用戶信息,而此次谷歌推出的新功能正是為了補足這一隐私短闆。其核心機制是,當用戶打開無痕模式後,浏覽器會自動攔截出現在 “标記域名列表”(MDL)上的第三方腳本。隻有當這些腳本以第三方身份嘗試讀取設備或浏覽器詳細信息時,才會被标記并阻止運行。例如,部分腳本即便不使用 cookies,也可通過 canvas、WebGL、字體或音頻接口收集指紋信息,進而生成唯一 ID 來實現跨站追蹤,而新功能能夠阻止此類腳本加載,從而有效切斷指紋鍊條。
不過,與 Safari 的智能防跟蹤(ITP)和 Firefox 的增強型防跟蹤(ETP)等行業方案相比,Chrome 的腳本阻止功能存在一定局限性。目前該功能僅在無痕模式下生效,且采用名單式管理,覆蓋面相對有限。Safari 和 Firefox 已在常規浏覽模式中部署了更為激進的腳本和 cookie 阻斷技術,而 Chrome 則選擇了更溫和、漸進的路徑,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影響正常網站功能,同時降低對網站誤判的風險。
當用戶啟用該功能後,如果某個網站因第三方腳本被阻止,浏覽器地址欄會出現 “眼睛” 圖标作為提示。用戶可根據實際需求,對特定頂層網站手動關閉此保護,或在設置中整體禁用該功能。這一設計給予了用戶一定的自主控制權,以便在隐私保護和網站功能正常使用之間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