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聞通: 全球領先的新聞稿發佈, 傳播和監測服務提供者
搜尋
風筝發電:愛爾蘭西海岸的風能革命

風筝發電:愛爾蘭西海岸的風能革命

2025-08-11 10:36

  8 月 11 日消息,在愛爾蘭狂風呼嘯的西海岸,一場别樣的 “風筝放飛” 活動正在進行,而這并非出于娛樂,而是科研人員為推動風能領域的變革所做的努力 —— 利用巨型風筝發電。

  荷蘭公司 Kitepower 是此次項目的幕後推手。該公司的帕德裡克・多爾蒂(Padraic Doherty)表示:“我們利用風筝捕捉風能,再通過風筝底部的發電機将風能轉化為電力。” 自 2023 年 9 月起,Kitepower 就在愛爾蘭小城班戈爾・埃裡斯(Bangor Erris)附近的測試點開展相關工作。研究人員将面積達 60 平方米的巨大風筝從機庫運至類似月球表面的沼澤地,與發電機相連。多爾蒂解釋說,風筝通過纜繩與機器相連,如同 “溜溜球或釣魚輪” 般運作,風筝飛起後纜繩将其拉回,如此循環往複,從而産生電能。

  班戈爾・埃裡斯附近人煙稀少,靠近大西洋沿岸,是全球首個被指定的空中可再生能源測試點。盡管目前項目規模較小,但随着愛爾蘭緻力于減少對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依賴,它有望發展成為一項宏偉的計劃。Kitepower 運營負責人安德烈・盧卡(Andrei Luca)稱:“我們正在見證一場風能領域的革命。” 他還提到,風力渦輪機從最初的 30 千瓦原型機發展到如今的兆瓦級規模,用了近 25 年時間,而海上風電場的建設也耗費了數十年。

  該發電系統由荷蘭開發的軟件驅動,可自主飛行。不過,多爾蒂會在地面充當風筝的 “飛行員”,監測其飛行軌迹以确保效率。風筝在空中飛行高度可達 400 米,随後收回到 190 米左右,每次循環可産生約 30 千瓦的電力用于儲存。多爾蒂将這一過程形容為 “就像自行車上的發電機”,并補充說每次轉動可産生高達 2.5 噸的拉力。産生的電力被儲存在類似太陽能光伏系統的電池中,風筝能夠将一塊 336 千瓦時的電池充滿電。盧卡表示,這是相當可觀的能量,足以滿足偏遠哨所、小島、極地站甚至建築工地的用電需求,若增加更多風筝,還可為更大的島嶼供電。

  多爾蒂指出,風筝發電系統的最大優勢在于其靈活性和快速啟動能力。“我們可以在 24 小時内完成安裝,并将其帶到任何地方。它非常便于移動,無需像風力渦輪機那樣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來建造昂貴的基礎結構。” 他還補充道,風筝系統對景觀的侵入性遠小于風力渦輪機,能夠産生清潔能源,且無需燃料供應鍊來維持運行。今年 1 月,愛爾蘭遭遇 “尤文” 風暴,導緻大面積、長時間停電,而在班戈爾・埃裡斯,該系統與電池配合使用,在風暴來臨前、期間和之後都提供了持續穩定的電力。

  愛爾蘭的風能行業潛力巨大,但由于規劃延誤和電網容量限制,大規模的陸上和海上風力渦輪機項目進展緩慢。愛爾蘭政府設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計劃到 2040 年實現 20 吉瓦的海上風電産能,并在 2050 年至少達到 37 吉瓦。據愛爾蘭風能行業協會統計,去年愛爾蘭的風力發電量約占全國電力的三分之一,而英國的風能行業在 2022 年 11 月首次達到了 20 吉瓦的總産能。

  科克大學的空中風能系統(AWE)研究員馬赫迪・薩拉裡(Mahdi Salari)表示,AWE 系統能夠利用高空風力,對基礎設施的要求相對較低,“這使它們特别适合用于偏遠地區、海上或移動應用”。不過,薩拉裡也指出,Kitepower 在 “監管、安全和系統可靠性” 方面面臨挑戰,但此類技術可以在 “土地可用性、成本或物流限制阻礙傳統風力渦輪機部署” 的地區填補空白。他還補充道:“到 2030 年代,我預計 AWE 将在多樣化、靈活且分布式的可再生能源網絡中發揮重要作用。” 風筝發電技術雖面臨挑戰,但前景廣闊,有望為愛爾蘭乃至全球的能源結構變革帶來新的機遇。

消息來源: 朝聞通新聞稿發布平臺
相關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