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今年8月2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提出确定加快融資租賃和金融租賃行業發展,以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的指導意見後,在10月16日召開的金融企業座談會上,總理再次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提出具體的期望和要求,即鼓勵互聯網金融依托實體經濟、規範有序發展。他指出,當前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要有效破解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高層的政策導向和實體經濟的結構性需求,極大利好以共享經濟和普惠金融爲核心的鏈接社會存量資金與企業融資需求的“互聯網+融資租賃”模式的快速發展。
以國内最早也是目前規模最大的對接融資租賃的第三方互聯網金融理财平台——拾财貸(www.shicaidai.com)爲例,其與國内20多家業務規模較大的融資租賃公司開展合作,并借此對接總規模達數千億的融資租賃市場及其所代表的企業和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通過類似企業直接債權線上“交易所”的模式,廣大個人投資者和社會公衆可經由拾财貸平台發現和投資優質的融資租賃資産,并獲得在嚴密風控體系管理下、本金收益均得到兜底保障的年化8%-12%的投資收益。截至目前,秉承依托實體經濟、規範有序發展的原則,拾财貸累計成交額逾60億元,并始終保持着零壞賬零逾期的記錄。
以拾财貸爲代表的“互聯網+融資租賃”平台,隻是踐行總理對整個互聯網金融殷切期望的冰山一角。事實上,從去年開始,在中國經濟面臨持續下行壓力的背景下,一方面總理通過多種場合多項舉措不斷鼓勵推動旨在激發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蓬勃發展,一方面高層透過一系列貨币、财政政策措施,引導盤活存量資金,流向扶持“雙創”發展的新型行業和小微企業。銀行信貸體系及多種傳統直接、間接融資渠道的演化變遷經年累月,雖有政策調控,但讓大象起舞尚需時日。因此,總理透過對融資租賃、金融租賃的鼓勵,和對新興的互聯網金融的不斷推動,旨在爲實體經濟的轉型發展開啓新的融資渠道,并借助互聯網高效、快捷、連接大衆的特性,激發整個經濟社會的活力,其所産生的“鲶魚效應”亦能進一步倒逼整個金融體系的持續改革與升級發展。
細數“互聯網+融資租賃”在近兩年的快速發展和亮眼成績,既有着幫助企業突破融資“瓶頸”、支持新興行業發展的日漸顯著的角色和作用,又有着在利率不斷降低、個人投資環境明顯轉差的大環境下提供8%-12%安全穩健收益,成爲廣大個人投資者理财“避風港”的責任和擔當。以拾财貸爲例,年中包括英利綠色能源大型光伏産業園融資租賃項目及其它一系列涉及醫療、農業、航空等高附加值産業和轉型升級産業融資項目的推出,讓更多人看到了“互聯網+融資租賃”依托實體經濟發展,特别是幫助個人投資者搭上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快車并從中受益的獨特定位和角色;在今年8月其所主辦的第二屆拾财貸88全民理财節上,更是創造了破億元的國内“互聯網+融資租賃”單日成交記錄,讓廣大有着融資需求的企業一窺互聯網金融的巨大潛力和能量。
在2015中國互聯網創新與發展論壇上,拾财貸創始人兼CEO郭龍欣曾指出,拾财貸将不斷緻力于構建一個以自金融爲特點的互聯網金融生态圈,以實現老百姓活存活取,企業融資方随借随還的目标。對于其它“互聯網+融資租賃”理财平台乃至全部互聯網金融企業來說,兼顧資金端與資産端的需求,嚴控風險,穩健運營,爲各方創造長期持續的價值,既是企業發展的目标,亦是對總理所号召的依托實體經濟規範有序發展的最好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