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30日,由北方易学研究中心主办的“2015中华文化百家论坛”于成都召开。论坛会址定于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北方易学研究中心由廖墨香教授创办。
四观书院周易玄院长作为北方易学中心首席顾问及本次论坛的荣誉主席携同四观书院导师——原解放军防化工程学院副院长韩东军将军;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谢安山教授;社科院研究员、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孙晶教授一同出席论坛开幕式。
本次论坛共有三百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包括新儒家代表人物、美国夏威夷大学终身教授成中英先生;中央党校任俊华教授;清华大学廖名春教授;台湾永康市市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黄来镒教授;湖南大学邓明成教授;湖南大学靳九成教授;东南大学李仕澄教授;哈尔滨陆军指挥学院翟金录教授;台湾学者徐芹廷教授;著名易学家张延生教授等。
台湾宋楚瑜先生为本次论坛送来亲笔贺信:
2015中国梦中华传统文化百家论坛暨现代文明与海峡国学研讨会誌盛:
上善若水
天道酬勤
宋楚瑜题贺
台湾立法院院长王金平先生送来亲笔贺信:
广益薪传
本次论坛由韩东军将军、谢安山教授鸣锣、主持人宣布开始。
大会主席廖墨香先生率先发言致辞。
第二位发言人为周易玄先生,先生的发言主题为《易学本体论研究》。
先生谈到了《易经》是中国文化诸子百家之源,从易经的思想为原点,流变、发展出了诸子百家。
先生谈到《易经》、佛学、老子乃至儒家的核心思想,其本体,不是空就是无,空与无,无形无相,可以用“玄”来形容。儒家的经典著作《中庸》,其实就是阐述这个本体的。这些不同文化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实质内涵是完全一致的。
正因为易学是本体,所以产生出了诸子百家。中华传统文化中,易经是体,百家是用。明了易,就明了了诸子之学。
所以先生提出来,易学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源,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本体。明体达用,纲举目张,所以学好了《易经》,就能够经世致用,就能够知行合一,还能够超凡入圣。
先生还提到老子讲的道可道非常道的概念。
先生说这是老子给易经作的注。
“道”是永恒不变的本体,对应易经的“不易”原则;
“可道”是当你证入道的境界后,一切都显得很简单明了,对应易经的“简易”原则;
“非常道”是本体显化出来的用,《易经》里讲“刚柔相易,上下无极,周流六虚,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所以对应于易经的“变易”原则。
这个本体一分为二,就是阴阳。是阴阳的和合。老子说“万物负阴以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个阴阳是什么?就是相应。
先生说这是现象在特定时空中的相应存在。
同时阴阳是同时的,同步的,相应存在的,所以《易经》的阴阳思想,正是佛经阐述的因果法则。
先生讲易经的起源是没有文字,只有自然,伏羲圣人以八卦的符号来推演万物。
《五灯会元》中记载释迦牟尼在灵山说法,也是说“我有无上妙心,涅槃妙法,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这是佛法的精髓奥妙,先生说是否完全与易经的思想全然吻合呢?
《易经》就是心法,明白了此心法,可以创造出一切。
凡是名相的东西,都有局限。所以我们祖先创造了《易经》,“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这两者才是本体,然后才是“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所以明白了易经的本体,就能够穷通变化,得其神奥。
先生发言足足半小时,但时间仓促,不得不匆匆结束,因为还有许多学者要等待发言。
廖墨香教授与易玄先生是莫逆之交,这次易玄先生的发言是廖墨香先生特意安排的。事先易玄先生并不知情。
廖墨香先生说易玄先生对易学的思考,汪洋肆虐,博大而独到,可以作为开场的发言。易玄先生毫无准备,从容上台,即兴发挥,洋洋洒洒,全场鸦雀无声。
下来后靳九成教授拉着易玄先生的手激动地说,从易玄先生身上,看到了数千年中华易学的未来之光!
龙乡书院院长王殿卿先生说,早就听说过先生之名,郭彧教授等多次向我提及。一直无缘相见,今日一见,先生少年朗俊,可谓闻名不如见面。
开幕式后很多人围着易玄先生交流、合影。有好几位还是十年前便得知先生,今日专程来参会就是为与先生一见的。(四观书院孟凯讯2015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