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闻通: 全球領先的新聞稿發佈, 傳播和監測服務提供者
搜尋
陆金所承诺个人投资者不受损失 “互联网保理”前景广阔

陆金所承诺个人投资者不受损失 “互联网保理”前景广阔

2015-03-13 13:08

 作者:科技蟹 谢璞

互联网金融进入到发展的关键期,丝毫风吹草动都是草木皆兵。

网络上一则来源并不清楚的消息这两天把陆金所推至风口浪尖。昨日,陆金所正式对外回应2.5亿元坏账风波,其声明称,平安国际商业保理(天津)有限公司确有一项应收账款业务目前进入相关法律程序。不过,该项目与陆金所P2P业务无关,记者进一步了解到,该项目非面向个人投资者,并不是Lufax上的产品。

“金融机构存在坏账是正常现象,无论银行还是其他金融机构都有坏账存在,关键是坏账率要在可控的范围内。”某金融机构高管向记者坦言。

P2P平台本身不承担刚性兑付,但在行业发展初期,为分散风险、取信投资者,大多数P2P平台都引入了担保机制。在目前市场环境下,担保仍然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保护投资者方式。

个人投资者利益不受损害

消息称,陆金所因旗下平安国际商业保理(天津)有限公借款问题而产生数亿元坏账,目前累计接近4亿元借款出现问题,其中与陕西金紫阳集团的2.5亿元借款已到期,平安国际方面不得不启用资金池偿还投资人本息。

因平安保理系陆金所子公司,因此不少投资者担心会有所牵连。不过,陆金所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平安天津保理牵涉项目为应收账款,属于供应链金融,平安保理所涉项目具有担保,投资者不会遭受损失。

从陆金所风控模式来看,陆金所前期对项目进行筛选,同时还包括按照有合格牌照机构标准,利用市场机制、法律结构设计增信方式,从前中后期保护投资者和公司的利益。

某互联网金融公司资深人士告诉记者,“供应链金融在国内阿里以及京东等都有采用这种模式,这一业务发生坏账也属正常,因此更需要有风控能力(项目筛选+其他增信手段)来进行风险控制。金融机构存在坏账是正常现象,无论银行还是其他金融机构都有坏账存在,关键是坏账率要在可控的范围内。”

陆金所同时也否认了该笔坏账与P2P业务有关,该项目也不面向个人投资者,与将平安保理事件与陆金所P2P联系起来是误读,陆金所P2P业务是个人对个人的网络借贷服务,其交易量大、人气高、标的小,投资者在投资合同中可以看到明确的借款人身份信息和资金流向。

担保仍是有效保护投资者的方式

P2P平台本身不承担刚性兑付,但在行业发展初期,为分散风险、取信投资者,大多数P2P平台都引入了担保机制。

对于担保,一网贷行业人士表示,目前监管将P2P平台定位为信息中介,因此本身不承担刚性兑付,但是要通过有效的方法来进行投资人保护。在目前市场环境下,担保仍然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保护投资者方式。

根据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平安国际商业保理的企业法人即显示为陆金所(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那么经历此次坏账的风波,P2P与保理公司相结合的业务模式还值得推广吗?

目前,商业保理机构与互联网金融平台已经展开了越来越多的合作。如京东与保理公司合作,为供应链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互联网理财也将融资端拓展到了保理领域。

“目前国内商业保理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为自有资本金、银行信贷等,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商业保理公司面临再融资难题。而互联网金融作为践行普惠金融的重要抓手,服务的对象恰恰是中小企业及小贷、保理等类金融机构,两者天然具有合作基因。”上述互联网金融公司资深人士表示。

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已经有十几家互联网金融平台陆续上线了保理业务。

某保理公司董事长向记者表示,一些银行对保理公司在资金方面的支持比较谨慎,现在保理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平台对接,是一个很好的模式。

面对20万亿元的全国应收账款市场规模,可以预见,未来和保理公司合作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会越来越多。而这一现象的背后,则是互联网生态环境下产业链金融的转型与发展。

消息來源: 朝聞通新聞稿發布平臺
相關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