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闻通: 全球領先的新聞稿發佈, 傳播和監測服務提供者
搜尋
《開成石經》典藏耀世亮相香港書展引熱議

《開成石經》典藏耀世亮相香港書展引熱議

2014-07-28 19:04

 (香港,二零一四年七月十八日) 第25屆香港書展於7月16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開幕。本屆香港書展以“從香港閱讀世界—越讀越精彩”為主題,本屆書展吸引了來自31個國家及地區,共570家參展商參與,數目達到歷史之最。

陝西復仿製品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先慧介紹《開成石經》大型文化典藏項目緣起.JPG

陝西復仿製品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先慧介紹《開成石經》大型文化典藏項目緣起

西安碑林博物館研究員陳根遠先生發表《古本之終 今本之祖 儒家元典 開成石經》主題演講.JPG

西安碑林博物館研究員陳根遠先生發表《古本之終 今本之祖 儒家元典 開成石經》主題演講

記者昨日從陝西文物複仿製品開發有限公司獲悉,7月16日,有西安碑林授權監製,文物出版社出版,陝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陝西文物複仿製品開發有限公司策劃投資的“中華文化元典《開成石經》大型文化典藏”耀世亮相香港書展。該書被讀者譽為 “年代久遠、製作精良,內涵豐富”之“三最”圖書,成為本屆香港書展一大亮點。7月17日下午,在香港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了盛大的中華文化元典《開成石經》大型文化典藏香港推介會暨儒家文化講座,百餘位香港文化界,商界代表共聚一堂展開了一場穿越千年的儒家思想對話,現場讀者共饗一場文化盛宴。

7月16日,香港書展開幕當天,《開成石經》大型文化典藏一亮相便吸引了讀者的眼光,尤其是通曉儒家文化及書法愛好者的興趣。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巡視員王華女士聆聽了碑林博物館趙力光館長的簡單介紹後,對《開成石經》大型文化典藏的整理出版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表示“《開成石經》是現存的最佳儒家文化文獻資源,其出版是時代的需要,應該重點向孔子學院及圖書館推介”。而香港中文大學的一名教授則對《開成石經》所代表的唐代書法風貌十分著迷,對精心手工裝裱的《開成石經》經折裝典藏反復摩挲,愛不釋手。

西安碑林博物館研究員陳根遠先生發表《古本之終 今本之祖 儒家元典 開成石經》主題演講_2.jpg

西安碑林博物館研究員陳根遠先生發表《古本之終 今本之祖 儒家元典 開成石經》主題演講

西安碑林博物館館長趙力光、香港孔教學院副院長陳勇前和陝西復仿製品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先慧為《開成石經》經折裝及線裝揭幕

西安碑林博物館館長趙力光、香港孔教學院副院長陳勇前和陝西復仿製品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先慧為《開成石經》經折裝及線裝揭幕

參與文化對話的中港嘉賓及陝西復仿製品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先慧回答觀眾和媒體提問.JPG

參與文化對話的中港嘉賓及陝西復仿製品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先慧回答觀眾和媒體提問

7月17日的中華文化元典《開成石經》香港推介會暨儒家文化講座上,西安碑林博物館及陝西文物複仿製品開發有限公司為讀者奉上了一場精彩的文化講座與思想對話盛宴,並同香港嘉賓共同為《開成石經》典藏揭幕。記者從對陝文仿公司副總經理朱先慧女士的現場專訪中瞭解到“中華文化經典重現,再刊出版永續傳承”的項目初衷以及歷時三年彙聚多方力量潛心塑經典的過程。活動中,陝西省碑林博物館研究員陳根遠先生進行了題為“古本之終 今本之祖 儒家元典 開成石經”的儒家文化講座,深入淺出地向觀眾講述了《開成石經》的官方刊刻地位及在千年歷史起承轉合間終得以倖存的過程,另在場觀眾無不感到唏噓,更認識到了此次《開成石經》文化典藏重刊出版的重大文化價值。在儒家深度對話環節,西安碑林博物館館長趙力光先生、香港孔教學院副院長陳勇前先生、西安碑林博物館研究員陳根遠先生以及香港儒商代表就儒家文化在港傳播現狀、《開成石經》對企業經營和企業家內向修煉的意義、《開成石經》大型文化典藏收藏價值等議題進行了熱烈而深入的討論。

陳勇前副院長表示,儒家文化在港根基深厚,香港擁有新亞書院等歷史悠久的儒家文化研究機構,儒家文化傳播也十分廣泛,從香港現有的1100多所大中小學,其中以儒家信條為校訓的就有500多所這一現象就可見一斑。他自幼研習論語,且從事儒學教育推廣多年,今天得知其源頭在於《開成石經》,十分興奮,《開成石經》大型文化典藏的出版是一件正本清源的文化大事件。

香港儒商代表表示,企業經營需要哲學指導,而儒家文化主張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精神追求結合格物致知的方法論是可日用常行的哲學準則。其塑造的兼善天下的儒商企業家情懷則是解決企業家精神追求困境的唯一出路,也是企業文化塑造不可缺少的要素。因此,《開成石經》大型文化典藏應當成為擁有社會擔當和精神追求的儒商必備收藏。

趙力光館長在中港嘉賓文化對話中發言.jpg

趙力光館長在中港嘉賓文化對話中發言

趙力光館長從自身研究領域出發,向觀眾講述了中國歷史上自漢至清代的七次官方刻經工程。而《開成石經》刊刻於太和七年(833年)至開成二年(837年),且體量巨大,共刻在114座碑石上,每石2米多高,均兩面刻字,內容包括《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及《孝經》、《論語》、《爾雅》等12部儒家經典及《五經文字》、《九經字樣》2部儒經字樣典籍,加上乾隆年間補刻的《孟子》,共計13經,160卷,65萬餘字,是現存保存最完整、時代最久遠的一部刻經,堪稱中華文化之元典,被譽為“古本之終,今本之祖”,“天地間經本最完最舊者”。後世所見儒經,“句皆(開成)石經之句,字皆(開成)石經之字,讀經而不讀(開成)石經,飲水而忘其源”。

陳根遠研究員作為此次重刻工程的重要參與者,表示《開成石經》大型文化典藏的學術權威性決定了其巨大的收藏價值。此次出版以西安碑林博物館館藏《開成石經》民國精拓為底本,並由碑林博物館18名專家及文物出版社資深古籍編輯專家,歷時兩年完成;由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西北大學名譽校長張豈之、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央文史館館員湯一介、中國先秦史學會副會長、原陝西師範大學校長趙世超以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原北京大學副校長張國有四位學者擔任學術顧問。同時,項目也獲得2013年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資助項目,這是2013年度古籍整理出版方面的國家級最高榮譽。

陝西復仿製品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先慧介紹《開成石經》典藏版.JPG

陝西復仿製品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先慧介紹《開成石經》典藏版

《開成石經》大型文化典藏的收藏價值還體現在其製作裝幀完全遵循手工古法,不厭繁複, 傳承絕世工藝。據朱先慧副總經理介紹,本次項目為《開成石經》刊刻1180年以來第一次原大影印,懷著崇高的文化傳承使命感,我們務求真實再現石刻風貌,直追精拓底本,再現石經風華。該專案選用有“紙壽千年”之譽的古法手工宣紙複製,墨透紙背,保存週期逾千年。在設計製作形式上,分為古雅經折典藏和線裝典藏兩種。古雅經折典藏以古人慣用的防蟲蛀、不易變形的桐木板為封護並配以精美書函,可藏千年而不朽壞;內頁採用最為考究的經折裝幀及挖裱工藝,其流程包括三十餘道程式。線裝珍藏藏每一冊封面均採用天然蠶絲織成的藍色耿絹,一冊線裝書的製作需要經過二十余道古法裝幀工序。

裝幀傳統性決定了中華文化元典《開成石經》全球限量發行。其中,古雅經折典藏限量發行300套,每套印有編號。每套經折典藏為250冊,5冊入一函,共計50函。線裝典藏限量發行1180套,每套線裝典藏為100冊,分經入函,共計17函。其中,經折裝典藏版附贈碑林博物館舊藏群經之首《周易》首頁拓片,價重千城。

借助香港書展這一中外文化交流平臺,陝西文物複仿製品開發有限公司邁出了“走出去”計畫的堅實一步。傳承儒家思想精髓,出品現代文化典藏,《開成石經》大型文化典藏實現了中華文化復興的一個新的興奮點,也是文化自信與文化自強的集中體現,更是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次強勢發聲。

三位揭幕嘉賓趙力光先生、陳勇前先生和朱先慧女士在臺上合影.jpg

三位揭幕嘉賓趙力光先生、陳勇前先生和朱先慧女士在臺上合影

會後全體嘉賓合影留念(從左至右依次為西安碑林博物館研究員陳根遠、香港陝西聯誼會副會長董健、西安碑林博物館館長趙力光、香港孔教學院副院長陳勇前、陝西復仿製品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先慧、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講師蕭欣浩.JPG

會後全體嘉賓合影留念(從左至右依次為西安碑林博物館研究員陳根遠、香港陝西聯誼會副會長董健、西安碑林博物館館長趙力光、香港孔教學院副院長陳勇前、陝西復仿製品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先慧、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講師蕭欣浩

古本之終,今本之祖。國學根脈,儒家奧學。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開成石經》大型文化典藏的誕生完美闡釋了中華文化復興與傳承的重要意義。它不僅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也代表了“中國特色”的精神內核。《開成石經》,鐫刻的是思想,珍藏的是價值。典藏品鑒之間,是文化對文化的傳承,智慧對智慧的饋贈,思想對思想的昇華,盛世對盛世的禮贊。

消息來源: 朝聞通新聞稿發布平臺
相關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