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闻通: 全球領先的新聞稿發佈, 傳播和監測服務提供者
搜尋
黄浦江上游水网水质堪忧 谁来拯救水源地?

黄浦江上游水网水质堪忧 谁来拯救水源地?

2013-06-25 11:47

 “水是我们快乐的基础。”524日,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振家说,“可饮用的、安全的水已经不仅是生命的延续,而是体现我们幸福感的东西”。

张振家是在“蓝思·众享气候变化观察团”(以下简称“蓝思观察团”)上海站的收官讲座上做出如此表述。为期三天的考察,蓝思观察团尝试探访上海饮用水源,自下游往上追溯上海水源之一——黄浦江的水源地。

据了解,黄浦江发源于太湖,东流经上海青浦区淀山湖,最终从吴淞口注入长江。虽然由于位于长江口的青草沙已经于20116月通水,黄浦江为上海供应饮用水源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维护黄浦江水源地的水质对保持上海供水安全仍具战略意义。

黄浦江上游河网密布,来自嘉兴等地的多条支流最终汇入黄浦江,在水量丰沛、河道与居民生产、生活紧密结合的江南水乡,水源地如何保护已经成为了黄浦江面临的难题。

蓝思观察团在23日的实地考察过程中对嘉兴地区黄浦江上游水域河网获取水样,并进行了初步检测。检测数据显示,在化学需氧量(COD)、总磷、氨氮等水质关键指标上,存在多项指标低于国家地表水五类水标准。

COD严重超标的水样取自嘉兴京杭古运河旁边的一个暗管附近,”考察团志愿者杨雪蕾说,“可以初步判断这是工业排放污水造成的结果”。

除了来自工业的点源污染,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造成的面源污染也成为黄浦江上游河网不可回避的现实。

在嘉兴市新丰镇的河道中的取样显示,总磷、氨氮指标劣于地表水五类水标准。“这两项值飙高意味着水中的富营养化程度较高,”考察团志愿者、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多佳说。

2007年之后,养猪的人开始增多,当时很多人把猪粪丢到河道里面。”一位新丰镇当地居民说,“而今年进行了治理,不再允许把猪粪扔到河里。”

2009年以来,黄浦江上游几乎每年都有绿萍爆发,而其元凶则是水体的富营养化。

这些威胁如何解决? “不仅要政府负责,还要引入企业和社区的参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上海项目经理杨爱辉说。

WWF在大莲湖湿地所进行的生态修复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据观察团了解,这一成果还将在整个淀山湖流域推广。而南洋模范中学教师吴国华在上海市内河道的进行的实验也依靠生态系统的循环改善了市内河道富营养化的现状。

“试验的进展仍然需要资金支持,”吴国华坦言,“但相对此前昂贵的河道治理成本,生态修复的方式已经低了很多。”

“除此之外,对水源的保护仍需要从生活在环境中的每一个人有所行动。”张振家说。

蓝思观察团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海大众汽车全程战略支持组建由专家、媒体、社会志愿者构成的团队,对遍布中国大陆的主要生态敏感点进行舆论聚焦。2012年,观察团已经就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联性,对漓江、长白山、青海湖、北大仓、鄱阳湖等多地开展了实地观察研究。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消息來源: 朝聞通新聞稿發布平臺
相關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