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聞通: 全球領先的新聞稿發佈, 傳播和監測服務提供者
搜尋
價值堅守 内容綻放 圈層突破——廣播劇《不負青山》打開現實題材廣播劇新格局

價值堅守 内容綻放 圈層突破——廣播劇《不負青山》打開現實題材廣播劇新格局

2022-08-09 17:46

  /朝聞通/2022年08月09日廣州消息——“這是我第一次聽廣播劇,三天,沉浸式追劇。我是土生土長的長汀人,故事裏的河田鎮就是我家鄉,裏面的人物仿佛就是我的父輩、祖輩們。他們骨子裏透着堅韌和擔當,他們改變家鄉面貌的信念如此強烈。感謝這部廣播劇,讓他們的奮鬥被聽見、被知道。”8月5日,廣播劇《不負青山》第三集播出後,一位網友在微博上#廣播劇不負青山#話題下留言。

  8月3日至8月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廣播劇《不負青山》在中國之聲播出,央視新聞、雲聽、央視頻等多個新媒體平台同步上線,很快帶來大範圍的“追劇熱”,線上線下聯動不停,熱度表現亮眼。現實題材廣播劇再迎“高光時刻”。

  重大主題創新表達 用好故事鼓舞人心

  廣播劇是根植于廣播媒體屬性産生的一種藝術形式,其魅力在于“盡在耳邊”的沉浸式享受。劇作家曹禺曾說,“廣播劇的生命,在于它有獨特的個性,給聽衆留下了廣闊天地。”作爲一種誕生近百年的廣播節目類型,近年來,随着音頻新媒體平台的興起,廣播劇再燃生命力,更多作品打破既有創作格局,展現了更爲遠大的抱負和胸懷。

  廣播劇《不負青山》以福建省長汀縣的綠色嬗變之路爲題材,生動再現了福建長汀人民治理水土流失、推進鄉村振興,讓“火焰山”變“花果山”的奮鬥故事。

  報告強調,建設生态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生态文明建設與百姓的生活緊密相關,廣播劇《不負青山》的主題正着力于此:表達了人們美好的期待、凝聚着幾代人的共同記憶,更承載着深厚的家國情懷。

  廣播劇《不負青山》在劇本創作上不盲目求“大”,而是從一個個具體的“人”出發,以真實的個體經曆呈現鄉村巨變,以“家國同構”的創作思路展現波瀾壯闊的時代變遷。劇作以一種現實主義的勇氣,直面村民在改變家園環境中遇到的困境,不回避矛盾,真實、真誠。看似聚焦“南村”故事,實則見微知著,完整記錄了我國生态文明建設的一場生動實踐。更爲難得的,編劇在創作中關注真實生活中的煙火氣,着墨于描繪家長裏短,鄉村圖景,讓受衆形成強烈的情感共鳴。有網友評論:被故事的細節與誠意圈粉,心被捂熱,滿是力量。這恰是劇作的初衷:讓“聽劇人”不再置身局外,而是主動走近故事,感受時代的脈搏。

  化優勢資源爲優勢口碑 差異化内容突出重圍

  廣播劇《不負青山》立足自身優勢,堅持音頻思維,依托“聲音大腕+高品質劇作”經典模式,邀請多位知名演員、配音大腕演繹劇中角色。

  演員陣容上,力邀馮遠征、徐帆、唐烨、嚴燕生等著名演員、話劇演員及商虹、趙嶺等多位優秀配音演員主演。他們用聲音刻畫鮮活的人物,賦予角色生命。特别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馮遠征、徐帆等幾位知名演員的加盟,引發了網友們“戲劇人跨界廣播劇”的熱議,吸引、帶動了一批年輕受衆對廣播劇的關注。

  在制作技術上,廣播劇《不負青山》采用最先進的制播技術,通過演播、音樂、音效等豐富的聲音元素塑造人物、營造場景、講述故事,讓聽衆獲得“聲”臨其境的藝術享受。不少網友留言:簡直是聲音大片、聲音饕餮、耳朵極度享受......

  可視化産品助力融合傳播 打造突破圈層的影響力 征服年輕受衆

  在當下的媒介環境中,廣播劇的價值應如何被認知?廣播劇的生産流程正在重置,從主題策劃、内容錄制到傳播途徑等環節都在發生變化。創新,是廣播劇延續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沒有創新,就沒有廣播劇的未來。

  2021年,中國之聲創作推出《大涼山》《到延安去》兩部主題廣播劇。兩部廣播劇在策劃、錄制、宣推的不同階段,順應“90 後”“00後”年輕人的新媒體使用習慣和思維方式,依托不同的媒體平台,推出内容豐富、形态多樣的新媒體産品,極大拓展廣播劇産品的外延和内涵,更全面立體呈現廣播劇的藝術魅力。廣播劇《不負青山》也延續、升級了這些探索。

  “廣播劇錄制慢直播”。以往,受衆欣賞到的都是廣播劇完成的“結果”,廣播劇慢直播,則打開思路,将廣播劇生産線的過程展現給受衆,這極大引發了大家的好奇心和關注度。廣播劇錄制時,主創團隊采用時下流行的“慢直播”形式,在視頻平台推出全程“慢直播”及主持人探班直播。對廣播劇的生産過程進行全方位展示,對錄制幕後的花絮等進行妙趣橫生的采訪和解讀,讓廣大網友成爲“雲監工”,見證一部廣播劇誕生的台前幕後。這也是互聯網平台首次針對廣播劇的錄制過程推出慢直播。

  “可視化廣播劇”。改變隻能“聽”無法“看”的缺憾,中國之聲創新表現手法,将錄制記錄剪輯爲“可視化”廣播劇。廣播劇上線時針對不同平台屬性推出不同版本,音頻平台上線音頻純享版,視頻平台則推出“可視化廣播劇”,在“看得見的廣播劇”的沉浸式體驗中,感受演員的演繹創造,激發強烈的情感共鳴。

  “廣播劇錄制慢直播”、“可視化廣播劇”是符合新媒體屬性的創新模式,自去年中國之聲開拓性的嘗試後,廣播劇業内競相效仿。這種适配媒體融合語境開創的“可視化”産品,在網生代受衆中引發讨論,極大地豐富了廣播劇的傳播路徑,給新受衆新選擇,獲得年輕人的青睐。

  此外,中國之聲依托廣播劇主題,推出“不負青山 綠色行動”線下活動,在故事原型地長汀水土保持科教園内開設200畝區域,立牌設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公益林,号召聽衆網友通過收聽收看廣播劇、參與新媒體平台互動,免費領取樹苗,參與義務植樹活動。“種一棵樹,添一片綠意盎然;出一份力,護一方綠水青山”,公益活動地落地讓生态文明思想化爲身體力行的實踐活動,同時也讓廣播劇《不負青山》的影響力“破圈”,在實地續寫新時代生态文明建設的新篇章。

消息來源: 朝聞通新聞稿發布平臺
相關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