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聞通: 全球領先的新聞稿發佈, 傳播和監測服務提供者
搜尋
騰訊QQ聯合刺猬舉辦漢服職人分享會,看國風青年如何爲熱愛“打工”

騰訊QQ聯合刺猬舉辦漢服職人分享會,看國風青年如何爲熱愛“打工”

2021-09-02 10:53

  又到一年秋招季,相信不少應屆生們即将“吾日三省吾身”:簡曆改了嗎?筆試過了嗎?offer有了嗎?然而,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另辟蹊徑,在興趣愛好的牽引下,湧入蓬勃發展的新興行業,比如當下愈來越火熱的漢服産業。

  近年來,随着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穿着各式漢服、頭戴傳統頭飾,出現在國内外大街小巷,這個原本小衆的愛好借着互聯網的連接力量,成長爲百億市場,同時也爲傳統文化在年輕一代的破圈帶來更大契機。

  作爲漢服文化圈子繁榮生長的重要陣地之一,QQ上也活躍着很多把這門興趣發展成職業的年輕人。近期,《中國青年報》等媒體就報道了幾位用興趣玩出新職業的年輕人,有用一雙巧手爲客人制出各式纏花簪、團扇、折扇“簪郎”,也有設計作品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古代服飾文化展中展出的漢服設計師,他們借助QQ群等各類網絡平台彙在一起,深度挖掘中華傳統文化,在漢服産業鏈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借此契機,騰訊QQ也邀請這三位“漢服圈打工人”,聯合刺猬在8月29日舉辦了一場“漢服職人空中分享會”,讓他們從圈内師兄師姐的角度給大家提供真實的經驗參考和避坑指南!

  分享會當晚,近400位同袍(漢服愛好者的互稱)聚集QQ群,其中不乏圈内“十級漢服娘”和倍感好奇的漢服萌新粉。漢服設計師千千、漢服攝影師司酒、簪郎千山景逸從各自的經曆和經驗出發,講述自己的職業故事并分享作爲前輩的學習幹貨。

  漢服設計師千千:跨專業入行, 3年實現經濟獨立

  千千(李想)今年剛畢業,但已經入行5年了。舞蹈專業的她,職業道路可謂萬事開頭難。繪畫和相關設計軟件都是自學,對漢服從興趣到專研,她通過廣泛閱讀漢服相關書籍、逛博物館,看壁畫等方式,提高對漢服文化了解的深度和廣度。除此之外,千千也會去QQ上加一些畫師群、漢服設計制作群,和同袍們互相交流和學習。

  同時,在各類相關QQ群裏分享和介紹自己的作品,也是千千積累客戶的重要來源之一。在千千的QQ列表上,已經有三分之一都是客戶。通過不斷學習和積累,千千在大一時就能負擔起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實現經濟獨立。

  簪郎千山景逸:手藝人不看性别,審美和創新決定高度

  在圈裏,簪郎相較于簪娘來說算是極少數,美術專業出身的千山景逸就是其中一員。小小一個發簪,方寸之間有無數的細節,一些非遺的老手藝也在他手中傳承下來。

  一開始,景逸也是從QQ上入坑漢服并受到群友的啓發,走上了這條職業道路。作爲一名手藝人,景逸認爲提高技藝才是最重要的,新人剛入門時可以多跟同行交流經驗。他也推薦了自己的寶藏繪畫群和簪娘簪郎交流群,在群裏有疑問可以相互請教,哪裏可以買到好材料也會被熱心分享,各自最近練習的新作也時不時發在群裏,相互學習和借鑒。

  漢服攝影師司酒:上班族的日常,是用創作自由度換取更穩定的收入

  不同于千千和千山景逸,漢服攝影師司酒選擇加入漢服公司,而不是作爲獨立攝影師從業。作爲入行2年的打工人,司酒建議同樣尚未成熟的攝影師先進入公司發展。雖然留給個人創作的自由度會相對低一些,但更穩定的收入是支撐熱愛的基礎。

  從漢服知名品牌店,現在就職的初創企業,司酒一直朝着更全面提升自己能力的方向努力。爲了達到自己的目标——擁有自己的工作室,讓漢服攝影變得更時尚。她充分利用個各種渠道資源去努力提升自己,司酒喜歡在自己加入的攝影、漢服QQ群裏和同行們交流學習,也習慣在品牌商家的群裏了解時下流行趨勢。

  圈内“黑話”知識小科普

  除了嘉賓分享和Q&A環節外,漢服圈黑話搶答、飛花令接紅包等趣味互動環節也引發了同袍們的參與熱情。和很多興趣圈子一樣,漢服圈也有自己人才懂的“黑話”。

  “同袍好,請問幾個胡蘿蔔?”“20個”“包車馬?”“非偏可包。”

  上面的對話是不是有些摸不着頭腦?“胡蘿蔔”是客人在問價用到的計價單位,1個胡蘿蔔代表1元。“包車馬”則是包郵的别稱,頗爲古色古香。

  對上述三位袍子來說,這不僅是一份職業、一份興趣,更是一份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在QQ上,還活躍着更多不一樣的亞文化圈子:Pia戲、語C、娃圈等等,它們依托QQ這個沃土,構建了一個又一個興趣的陣地,而其中也孕育出廣闊的職業空間,讓年輕人有了更多選擇的機會。誰說宇宙的盡頭就是進大廠、考編制?找到自己的熱愛和所擅長的領域,這一屆年輕人對職業的想象力比我們想象得更大。

消息來源: 朝聞通新聞稿發布平臺
相關關鍵詞: